冷天喝湯似乎是再平常也不過的事了,可是湯碗裡的液體,真的是營養的精華嗎?
喝湯究竟是吃補還是吃毒呢?
今年即使是暖冬,台灣人依舊是要補、補、補,過了立冬,一到用餐時間,薑母鴨、羊肉爐等等店鋪仍舊滿滿的人潮。但是,你真的補對了嗎?
誤解1 喝湯進補身體強
中醫或許建議可利用藥材煲湯改善體質,強身健體,實際上不適當的補品反而會傷身。依照中醫的說法,在選擇食療及藥膳時,必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找出體質屬性,對症下食,方能達到保健養生之功效。感冒與炎症者,不適進補;有腸胃問題、消化不良者,也應該先養好脾胃方能進補。有三高的患者,更不適合油膩的進補;腎臟疾患或是尿酸過高的人,對於湯液更要嚴加控制,不可多喝。有婦科問題,忌四物;有癌症病史,對於人蔘、當歸、黃耆等藥湯更要小心不可服用。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運動補,培養良好正確的飲食習慣,搭配適度的運動才是健康的良方。
誤解2 喝湯營養又健康
這必須要從兩方面來說,如果單就營養價值來看,食用食物本身會比熬煮的湯營養價值來得高,只是或許食材熬成了湯,吸收力略勝一籌罷了。身體健康,腸胃功能良好的人,或許還是以固體食物來得能夠補充營養。
另一方面,別以為喝湯是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台灣人的烹調方式來看,很容易在熬煮湯頭的時候,添加大骨、內臟,即使是蔬果都可能有問題。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動物骨頭拿來長時間熬湯煮粥會釋放出重金屬,尤其是「鉛」。一旦讓重金屬累積在體內,除了難以排出之外,還可能傷害內臟與智商。而內臟更是動物用藥如:抗生素、賀爾蒙等的大本營。也別以為蔬果熬湯就健康長壽了,蔬果裡的農藥經過熬煮,都溶解在湯湯水水裡頭,喝湯等於喝進一大碗毒品。
誤解3 喝湯瘦身變美麗
也許我們慢慢都觀察到,喝湯勢必會喝進許多隱藏性的油脂,但是仍有不少人會相信喝湯可以變瘦這種不切實際的話。喝湯度日絕對不是正常進食的方式,飲用的湯湯水水只能短暫的飽足感,正餐搭配喝湯,更會讓食物消化速率改變,餓得更快。想要瘦下來,千萬要改掉喝湯的「壞」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