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脂肪的多寡常是評斷減重減重成效的一項依據。每人身高體重不同,脂肪分佈比例也不盡相同,標準的體重體脂肪比率,也依性別和身高體重而有所差異。將測量出來的體脂肪重量除以體重成上百分比,就是體脂率。體脂率男女大不同,男性體脂肪標準會較女性嚴格,因其肌肉比例相對較女性為高。
性別 |
年齡 |
標準體脂率 |
男性
|
30歲以下 |
14~20% |
30歲以上 |
17~23% |
女性 |
30歲以下 |
17~24% |
30歲以上 |
20~27% |
|
減重過程當中,體脂肪重量遠重要於體脂肪率。每次測量完體重體脂後,如果體脂肪重量下降代表藥物效果好,在減重過程當中燃燒了脂肪;體重減少的同時體脂肪下降,相對體脂率數據也跟著下降,代表減重期間藥物代謝效果卓越,客人也沒有攝取過量油脂,並配合運動維持肌肉量,是成功的減重。
如果在測量的數據顯示體重減輕,脂肪重量有減少,但是相除下來體脂率變動不大,或是體脂率看起來上升了,代表藥物雖有效的讓體重體脂下降了,但是飲食沒有節制,可能吃了含油量較高的食物,如:油炸、蜜汁、糖醋或焗烤類食物;或是隱藏脂肪量多的麵包、餅乾、蛋糕、或是香腸、貢丸、肉鬆等加工食物。或是因為害怕進食,造成蛋白質攝取過少,肌肉蛋白耗損較多,體脂肪重量雖然減少了,但是肌肉耗損速度更快,大大加速了體重下降的速度,造成體脂肪比率變高的錯覺。
所以,光看體脂率並無法得知減重的成效,因為身體的組成並非只有脂肪,若想要了解減重成效,應觀察體脂肪重量的變化;除此之外,肌肉量也應維持在正常指標以上,因肌肉量代表著身體的基礎代謝率,若肌肉量少於正常指標以下,則代謝變差,容易形成易胖體質,因此,除了均衡的飲食可保留肌肉之外,更應以正確的運動方法增加運動的次數與頻率,以提升肌肉量、促進脂肪燃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