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血管疾病雖不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但與心血管相關疾病(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的死亡人數卻佔最多。 美國的心臟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 發生動脈硬化的人,可能早在10歲之前動脈就已開始有損傷的跡象, 研究也指出早期的動脈硬化損傷是有機會復原的。 所以,如果能在兒童時期就及時發現,並開始給予高脂血症的治療,就有可能預防成年時期罹患冠狀動脈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
除了高脂血症外,抽煙、高血壓、肥胖和活動量太少,都是冠狀動脈心臟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抽煙的年齡層不斷下降,使得年輕學子得到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跟著不斷升高。
高油飲食,特別是含高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飲食,也會增加血中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 相反地,運動卻可以降低血中LDL,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俗稱好膽固醇)。
研究發現,如果肥胖發生在兒童期的後期,則成年肥胖的機率比正常體重者高。若有家族性高血壓或高血脂症、或者孩子是肥胖或抽煙,會使罹患冠狀心臟疾病的危機節節攀高。
兒童時期的飲食習慣、食物喜好和飲食行為會影響到青少年、成人、甚至中老年期的食物選擇。 所以在兒童期的飲食行為和態度尚未被定型之前,應給予孩童足夠而且恰當的營養教育,對未來預防或延後中老年疾病的發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