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類對糖尿病的記載很早,但直到十七世紀才由威利和邵布生兩位科學家,發現糖尿病患血清和尿液中都含有糖分,發現糖和糖尿病的關係而而後,大約在1815年,一名法國科學家雪羅確認糖尿病患尿中的糖分是葡萄糖。糖尿病是一種多重原因的疾病,其臨床表徵是以高血糖為表現。
根據統計台灣現有糖尿病人口約有九十萬人,超過四十歲以上糖尿病盛行率為10%,但僅有六成患者接受治療。糖尿病患佔所有病患人數的2.5%,其醫療費用卻佔所有醫療支出的11.5%;而在糖尿病費用支出中只有25%用於糖尿病疾病本身,卻有75%是用在糖尿病其他合併症上。糖尿病已成為全球的健康問題,同時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
糖尿病的危險因子與治療
糖尿病分成第1型、第2型與其他種類,在台灣第2型糖尿病佔所有糖尿病患的90%以上。第2型糖尿病的好發原因包括年齡、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或缺乏運動,家族遺傳和妊娠糖尿病等。
其治療除了藥物,飲食控制與生活調整也是非常重要的。藥物治療除了控制血糖外,高血壓與血脂異常的治療更是不可忽視。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糖尿病患得到冠心病的危險性約為一般人的2-4倍,超過50%的第2型糖尿病合併冠心病,而糖尿病患中有75%是因冠心病死亡。雖然第2型糖尿病的血糖值與小血管併發症(視網模病變、腎病變、神經病變)之間有很強的關聯,但是與大血管併發症(心臟血管疾病)間的相關性卻較低。這表示有其他因素引起糖尿病患的大血管併發症。
許多研究報告指出,造成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為高血壓、高血脂、肥胖與抽煙等。除了飲食、戒菸與生活習慣調整外,以藥物控制高血壓、高血脂應與控制血糖一樣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