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園地
   
 
口服降血糖藥專題(四) 新一代的降血糖藥∼醣祿錠(α-glucosidase)抑制劑 [2003/9/2]
  回覆者:扈春安醫師
 
醣祿錠(α-glucosidase)抑制劑是新一代的降血糖藥。


醣類是我們能量的主要來源,糖類的攝取更應佔總熱量的55-60﹪,其中澱粉及蔗糖事食物中最主要的糖類。糖類經攝取後首先會被唾液或胰臟的消化脢分解成寡糖,寡糖進入小腸後,小腸上皮細胞所分泌的α或 β-glucosidase 會將其水解成單糖(glucose),唯有單糖才可進入血液循環被人體利用。如果能減緩醣類的分解與吸收,就可以抑制血糖的上昇,此類藥品就是這觀念下的產物。

『醣祿錠』發明的經過

大約是一九二一年左右發現胰島素,一九二二年第一個病人接受胰島素治療得到控制,消息驚動全球,也得到諾貝爾獎。許多人預言人類將自此脫離糖尿病的噩夢,但不久之後,醫學界就發現,胰島素僅能控制部分糖尿病患的問題,糖尿病仍然不能根治,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仍舊困難重重,之後陸陸續續又有許多種降血糖藥被發明,但依舊有部分血糖難以控制。

一九六O年代,醫師發現,糖尿病患常在飯後血糖會明顯上升,而血糖上升正是導致病患視力喪失、腎臟破壞等併發症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德國拜耳藥廠的研究人員推論,若能將病人體內負責將碳水化合物吸收的物質抑制,飯後血糖濃度可以不上升。之後經過多方探索,有人發現幾篇陳舊的生化研究中提及小麥粉中有內因性抑制劑。拜耳的研究人員於是到超級巿場買了一袋小麥麵粉,幾周後萃取出第一個抑制劑,但這個抑制劑表現不佳,之後將焦點轉到微生物,直到一九七三年才從微生物確認出一組有效的抑制劑,成為卅年來第一個新糖尿病製劑。

這種被拜耳命名為『醣祿錠』(商品名為Glucobay)的葡萄糖吸收抑制劑,主要是抑制腸道負責將糖類分解吸收的步驟,主要用在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但一般並不建議對小於十八歲的病患及哺乳婦女使用。醣祿錠是在一九九0年在德國上巿,台灣則是在一九九五年核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