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園地
   
 
認識平衡感 [2007/6/12]
 
 
平衡感(balance)是身體在做各種動作或姿勢時,能夠維持穩定狀態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簡單的走路或是從事各種複雜性的運動(如跑、跳、溜冰、踢足球等等),平衡感一直是重要的基本動作能力之一。我們在年幼時學習如何坐著不倒下,大概是一生中首先碰到的平衡課題;然後是在地上爬行,再接著是學習走路。中年時,除非神經系統出現障礙,否則比較沒有平衡方面的困擾。等到老年時,又再度面臨平衡控制的問題。
影響平衡感的因素有很多。傳達平衡感覺的特殊受器是內耳中的前庭器,它是由三個半規管和橢圓囊、球狀囊所組成。球狀囊與橢圓囊負責偵測靜態的平衡感訊息(靜態平衡感),此種訊息對於維持身體姿勢至為重要;此外,三個半規管呈互相垂直排列的狀態,分別負責三個不同方向的運動平衡訊息(動態平衡感)。因此,不論那個方向的動作皆能刺激微小的受納細胞,把人體環境的位置通知大腦。若身體已失去平衡或即將失去平衡時,來自半規管的刺激將會通知大腦中樞來調整動作,使身體免於失去平衡。此外,視覺也會影響到平衡感。在做作動作時,若人們能夠看到身體的位置,則會比看不到身體的位置更能夠維持身體的平衡。
平衡感是一種隨著動作而異的身體特質。靜態的平衡感大致上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結果顯示:從2歲開始一直從到12歲,靜態平衡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進步。此外,肌耐力也可能會影響到平衡感;當運動者肌肉疲勞時,肌耐力變差,可能會因為肌肉的控制能力變差,而降低與平衡感有關的運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