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原理是因澱粉在消化後會轉成葡萄糖,葡萄糖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胰島素再將血液中多餘的糖分轉換成脂肪組織儲存起來,因此,胰島素和脂肪關係密切,只要刺激胰島素,脂肪就有可能出現;而當吃進大量的澱粉食物時,身體會產生大量的葡萄糖,導致血糖快速上升,胰島素分泌也會隨之上升,進而將血糖轉換成脂肪,造成肥胖。
低GI值的食物,因為食物特性的關係,血糖上升速度相對會較緩慢,因此不會分泌過多的胰島素,血糖也就不會立刻轉換成脂肪囤積,相對就能降低肥胖問題。且低GI值食物多半是粗食或體積較大,能夠給予腸胃道相當的飽足感,並延長消化時間,所以不容易飢餓。
雖然吃低GI值食物可以減重,但並不表示多吃就不會胖喔!需控制好總熱量與保持低GI值食物的種類多元化並行。例如每天食用的米飯可改成糙米飯、五穀飯;吃去皮的雞肉、魚肉或豬瘦肉,蔬菜則避開澱粉含量偏高的根莖類,宜多選擇野菜、竹筍或葉菜類食用。以下介紹低GI食物的選擇技巧:
●原味:因為加工食物多半有食品添加劑、調味料,會讓食物的GI值升高。
●高纖:選擇口感粗糙、偏硬或有嚼勁的食物,這代表它的纖維質含量高,易有飽足感。
●三低一高:低鹽、低脂、低糖與高纖,是健康不發胖的飲食準則。
●糙米類:減少澱粉攝取。
●葉菜類:比根莖類更適合,因為澱粉含量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