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園地
   
 
吃鹽別迷思 [2016/2/25]
  回覆者:【晨曦生活診所】陶明慧營養師
 

鹽,是平時生活所需要的調味品,在生理機能上是不能或缺的營養素,可以調節體內水分的分布、維持滲透壓及酸鹼度、促進消化液分泌和增進食慾,根據國民健康局的調查,國人19~64歲的男性和女性每天吃進的量都超過規定量的1.5倍以上,學童攝鹽量更是驚人,吃太多的鈉不僅易造成高血壓、中風外,也會造成身體水腫、增加腎臟的負擔,對於兒童從小高攝鹽量,會影響智力發展、抵抗力變差、骨鈣流失而影響骨骼發育。

世面上鹽的種類愈來愈多,要如何選擇:
  • 精鹽:就是海水純化而成,只剩下氯化鈉,目前台灣只有台鹽生產,為了防止甲狀腺腫大,會添加碘,但甲狀腺亢進患者則要選擇不含碘的精鹽。
  • 低鈉鹽:是將鉀取代鈉,因為含鉀的量非常高,所以腎臟病患者並不適合使用。
  • 海鹽、井鹽、湖鹽:都是自然界存在的天然鹽,因為所含的礦物質較豐富,只要注意是否來自乾淨、無污染的海域。
  • 岩鹽:地層中的鹽層暴露在外所形成的鹽礦,把鹽塊取下磨碎就是岩鹽,礦物質非常豐富,所以可以補充微量元素。

不論使用什麼樣的鹽,首要原則就是要降低攝取量,善用醋、蕃茄、檸檬等酸味物質,柴魚、香菇、海帶等的鮮味物質,枸杞、當歸、紅棗等中藥材,洋蔥、蒜、蔥、薑、九層塔等香氣物質,帶出食物的原味,都可以減少鹽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