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備受爭議的食品問題讓人心惶惶,在加工業蓬勃的台灣,除了一般飲料,被稱為營養補充品的牛奶也是經過加工方式來供給,並不是完全天然無添加物的,即使強調高鈣、低脂都可能有潛藏的風險。
長久以來國人偏好奶製品的原因,可能是認為『營養豐富』或『補鈣強骨』,但2007年底法國一名記者出版了一本《牛奶,謊言與內幕》,內容披露了許多牛奶的壞處,顛覆了許多人對奶品的觀念。長久以來的研究,也慢慢證實這些奶製品的壞處,值得我們一一探討。
牛奶的壞處
致癌 |
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坎貝爾是癌症權威,他證實牛奶中佔了87%的酪蛋白是一種很強的促癌劑,致癌能力遠超過化學物質。酪蛋白會促使致癌物結合在DNA上,使得細胞突變機率大增,形成腫瘤。而且泌乳期的牛在體內雌激素跟黃體素濃度都到達高峰,導致牛奶中的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大量增加,長期喝進大量牛奶容易造成乳癌和前列腺癌,也會造成皮脂過度分泌產生痘痘。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這項結論。而且牛奶的乳脂肪高,飲用後會增加膽酸分泌,膽酸流入十二指腸後隨著腸蠕動來到大腸,容易誘發大腸直腸癌。
|
|
骨質流失 |
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牛奶含鈣量並不高,100mg的牛奶含鈣11mg;而同重量的海帶則高達1177mg,海帶含鈣量比牛奶高出十一倍之多。芝麻的含鈣量也比牛奶高出九倍;蕨菜則高出八倍;豆腐、小白菜、油菜、莧菜都是高鈣食物。只要勤吃蔬菜就不必擔心缺鈣。再者,牛奶含有兩大礦物質『鈣』與『磷』,牛奶裡的鈣磷比可以提升鈣質的吸收力,但是相對而言,也會增加骨頭裡鈣質流失的速率。一進一出之下,並沒有留住多少鈣質。
|
|
變胖 |
一杯全脂牛奶裡頭含有48%的脂肪熱量,都是屬於膽固醇豐富的飽和脂肪。喝進牛奶的同時,也喝進了大量的膽固醇與飽和脂肪。 另外,為了健康訴求而減少脂肪的脫脂、低脂牛奶,為了增加風味的接受度,也多半會添加不少的澱粉糊精;而牛奶本身的醣類也不少,多半是甜度不高的乳糖(約佔4.9%),這些容易吸收的糖都是肥胖的來源。在馬偕醫院台北院區一項非正式營養常識調查中顯示,半數以上的民眾認為奶精和牛奶是具有相同的營養價值。而事實上,奶精是一種從牛奶裡提煉的氫化油脂。所以咖啡、奶茶這些飲料裡的奶精會讓你吸收到不少的熱量。
|
|
加工、精緻壞處更多
一定很多人並不到市售的奶品有分為許多種類,乳品就農委會的標準,分作生乳、鮮乳、調味乳、保久乳等四項。
名稱 |
定義 |
分類 |
生乳
|
從健康乳牛、乳羊擠出,經冷卻且未經其他處理之生乳汁。 |
|
鮮乳 |
以生乳(CNS 3055)為原料,經加溫殺菌包裝後冷藏供飲用之乳汁。 |
強化鮮乳:可添加如寡醣類、酪蛋白或其他生乳中(除水分外)之營養素,其添加物及使用量應符合衛生主管機關公布之品項,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
低乳糖鮮乳:乳糖含量不得高於1.5%(m/m) |
調味乳 |
以50%以上之CNS3055(生乳)、CNS3056(鮮乳)或CNS 13292(保久乳)為主要原料,添加調味料等加工製成之調味乳。 |
|
保久乳 |
以生乳(CNS 3055)或鮮乳(CNS 3056)經高壓或高溫滅菌,以無菌包裝後供飲用之乳汁。 |
|
|
鮮乳是我們時常會選擇當作營養補充品的來源,現在琳瑯滿目的乳品中,強化鮮乳是其中最常見的,時常會添加寡醣、乳鐵蛋白、維他命D、鈣質甚至鐵質等增強機能,但是有時也會讓乳品更香醇,回填了不少乳脂肪。
生乳經過超高溫滅菌後製成鮮奶,由於部份乳清蛋白被破壞,較易釋放奶香味,但是若採用溫度較低的殺菌加工法,喝起來則偏原味。因此奶香味重的牛奶並不代表較純。有的鮮奶為了口感,甚至添加奶油或膠類以增進濃稠口感,所以在濃、醇、香的背後,可能有不為所知的風險。
另外,添加鈣質的鮮奶當中使用的鈣多數是較便宜的碳酸鈣,在人體腸胃道吸收率低,況且乳類本身就有充足的鈣,實在不需額外添加。而加鐵牛奶則是件弔詭的事,外加鐵質和牛奶本身的鈣質在腸胃道會彼此競爭抵銷,結果可能什麼營養都攝取不到。
知道了這麼多,你還覺得喝牛奶真的健康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