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園地
   
 
端午吃粽趣 [2012/8/13]
 
 

端午節將屆,四處滿溢粽葉香,粽子種類、大小五花八門,熱量不可小覷,粽子的糯米及內餡吃多了都對身體不好。糯米是較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而且粽子含油量過高,若每餐都以粽子為主食,忽略了多吃青菜和水果,則會使胃腸蠕動不良,出現腸胃發脹、悶痛、便秘等情況。另外,食用過多的粽子,也會使血壓升高,因為許多粽子的餡是加了很多調味料的,以增加口感,而且吃粽子時也習慣會沾些佐料,因此在不知不覺當中,攝食了過多的鹽分,對身體而言無疑是一種慢性傷害。

>>吃粽小撇步,健康零負擔
  • 傳統的糯米粽不易消化且纖維質較少,可將一部分的糯米以五穀雜糧米來取代,則可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並改善糯米不易消化的問題,美味一樣不流失。
  • 用瘦肉、豆製品取代五花肉,以栗子、南瓜或地瓜取代蛋黃。
  • 以肉絲取代大塊肉,內餡用滷不用炒,內餡的瘦肉、香菇、筍丁、蝦米等不一定要用油爆香,以滷的方式烹調,可以減少油脂的攝取量。
  • 水煮粽子清爽不油膩,北部粽是將糯米先炒過,再包入配料蒸熟,有點像是油飯,熱量較高;南部粽是以生糯米加入餡料,包在粽葉中,放進水中煮熟,熱量較低。
  • 粽子的食材在烹煮過程中都會加醬油及鹽來調味,若再佐以沾醬,如番茄醬、甜辣醬等,會造成鹽分攝取過多,高血壓及腎臟病患者應減少沾醬。
  • 粽子內餡中蔬菜含量少,所以吃粽子的同時,燙一盤青菜或是配上一碗冬瓜湯、竹筍湯等,最後再來份水果,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以達到營養均衡。
  • 吃鹼粽時,以沾代糖取代砂糖。
  • 與人分享或粽子包小一點也是減少熱量攝取的方法。
  • 享用美味的粽子後,喝一些不含糖的茶飲,可去油解膩、幫助消化。
  • 1顆粽子份量相當於1碗飯及2份肉類,如果吃了1顆粽子,當天就必須比平日少吃1碗飯及2份肉類,同類食物互相替換,就不用擔心變胖或影響血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