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回覆者:扈春安醫師 | |||||||
![]() |
人類對糖尿病的記載雖很早,但糖和糖尿病有關係則是到十七世紀才有人知道,同時是由威利和卲布生兩位科學家第一次發現糖尿病患的血清和尿液中都含有糖分。而後大約在一八一五年,一位法國化學家雪羅,確認糖尿病患尿中的糖分是葡萄糖。 但為什麼尿中會有糖呢?因為正常的腎臟可再吸收尿中的糖分,除非已超過它可吸收的最大限度(正常人約小於血糖180mg/dl),或再吸收糖的功能有了障礙。 所以當血糖高到約180mg/dl以上時,尿中當然有糖,診斷糖尿病沒有問題。但若是空腹血糖126md/dl以上(空腹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時,就會對身體產生傷害,可是這時尿中無糖會造成延遲診斷治療,更何況若腎再吸收糖的功能出現問題,正常血糖也可能有糖出現在尿中,又會造成錯誤診斷用藥,所以現在尿糖只能作為參考,最後還是以血糖為較準的判斷依據。 |
||||||